欢迎访问湖南天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联系电话:0730-8613770
设为首页|添加收藏|联系方式

作家风采

湖南天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0730-8613770

手机:18973014560 13908402990

QQ:3038864518 854421338

邮箱:hyycqg@163.com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金鹗路408号圣鑫城•财智公馆1101室(政府家属区斜对面)

书评欣赏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风采 > 书评欣赏

 补史之缺 正史之误——读何林福的《岳阳楼史话》 戴金波

    何林福是一位公文写作、学术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多面手”。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利用“八小时之外”读书和写作,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在学术领域中呕心沥血,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果,尤研究岳阳历史地理而出名。现已出版《君山纪胜》、《岳阳楼史话》、《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等著作8部,发表论文、文章360多篇。新近修订出版的《岳阳楼史话》是其代表作。“史”则资料翔实,依据充分;“话”则论述精当,见解独特。在岳阳楼研究中,补史之缺,正史之误,是一部“史”、“话”俱佳的力作。通读该著,有三个明显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古今并重,涵蕴深广。岳阳楼历史悠久,不但创造了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对湖湘文化乃至“先忧后乐”的人文精神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这样一座蜚声中外的千古名楼,上溯东汉,下至当代,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仅有一些一鳞半爪的零星史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中,没有史家、“骚人”为其修史立传,留下了1700多年历史的空白。何林福从走出大学校门起,就立志要为岳阳楼写史立传。他穷数年之功,遍梳史籍,探骊得珠,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1987年就首次推出《岳阳楼史话》,获得读者好评。他并未就此满足,这些年来仍在继续搜集整理岳阳楼研究的有关资料物证,求教古人今贤,去讹存真,努力破解历史谜团,因而得益颇丰,遂又重新修订出版了新的《岳阳楼史话》。宋代学人王禹称在《黄岗竹楼记》中说过:“后人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昨天给今天和明天以启迪。他站在今天新的历史高度,试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反映岳阳楼的历史全貌。以岳阳楼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以朝代演变为顺序,从建筑、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美学等不同角度对历代岳阳楼的景观特点、形制构造和兴衰历史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岳阳楼具体历史及文物遗存的研究考据中,还对岳阳楼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地理环境对岳阳楼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丰硕成果。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审视,使人们对岳阳楼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岳阳楼展开如此全面系统的研究,这是前无古人的。与此同时,他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将自己多年来搜集史料整理成《岳阳楹联集注》、《岳阳楼史事纪略表》、《岳阳楼研究资料索引》作为附录收于《岳阳楼史话》之后,既帮助读者了解全书的内容,为研究者选择书中的具体观点、数据、资料提供参考,给图书情报部门加工整理文献提供了方便,又使全书更显得充实完整,成为岳阳楼研究的精萃之作。著名学者何光岳先生对其评价颇高,并称其:“既可当楼史,又可作导游”,实乃精辟至极。作者这种追求历史性、文献性和纪实性融合的写作手法,使《岳阳楼史话》记录岳阳楼有一种真实感、历史感和现实感,对岳阳楼的昨天和今天做了一次总结性的清理,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完整的岳阳楼变迁史,填补了岳阳楼史料空白。

    第二个感觉是:史话并举,深入浅出。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既是对所论事物的认识深度,又是探究文字表达能力和文风的最佳表现。史家修史是十分重史料的,《岳阳楼史话》初版就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同,称之为“信史”。但是,何林福以严谨的实证研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广泛搜集,深入探索,详加论证,对岳阳楼的每一历史事件,每一历史细节等都进行了一丝不苟的重新考证。修订后的《岳阳楼史话》,几乎每一章每一节或是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都有大量的史料加以佐证。比如,民国时期岳阳楼修葺及有关重要人物造访的有关情况,以前就语焉不详,何林福引用了大量民国文献,在史料的印证下,对一些具体史实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确认,这些都是有突破性的学术贡献。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岳阳楼史,自然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岳阳楼研究中的重大且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历史本身就是真实和具体的,史家不应该是历史现象和史料的简单罗列者,而应该通过对历史现象和有关史料的深入研究考证,尽可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何林福遵循这一治学修史的原则,二十多年一直在做艰难的史料搜寻和文物遗存考证工作,把历史文献、实地考察和考古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初版《岳阳楼史话》中的某些问题作了大的改动和重写,达到了“广搜真求,精考事实,平情立言” 的目的,对许多重大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比如,岳阳楼前身鲁肃阅军楼的修建时间,岳阳楼名始于何时,肇始于谁?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范仲淹是否到过洞庭湖、南宋《岳阳楼图》是否真是南宋画院作品等众说纷纭的一些问题,何林福根据自己对汉代以来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并结合文物考古,再多方征证比较,就其疑而缕析之,指其错而纠正之,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这种钩沉索隐,对具体问题深刻入微的剖析人所未见,有开拓创新之功,其学术价值是不待言而自明的。对岳阳楼研究中的一些历史悬案,《岳阳楼史话》虽然因史料不足未作定论,作者仍有公允的评述,有的则是商榷和争鸣,有的作出合理推断。比如,岳阳三国时的“谯楼”是否就是鲁肃阅军楼?张说诗中的“南楼”是否就是岳阳楼?《岳阳楼记》到底诞生在哪里等问题,作者都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史料为依据,以符合事理和史实为准绳,去伪存真,在前人的基础作出新的推断。对初版的《岳阳楼史话》研究中的疏漏,作者并不回避,而是依据新的资料,坦诚地揭示和纠正。这种勇于自我纠误的气度,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同时,作者把“史”与“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做到不板着面孔说史,在叙述有关历史事实,传递信史时,注意选择运用一些方志、野史的记载,或民间流传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等有趣资料。比如,鲁班、吕洞宾帮修岳阳楼,《岳阳楼记》雕屏被盗的故事,就极大增添了岳阳楼的传奇色彩,增强了《岳阳楼史话》的可读性,引起读者阅读的浓厚兴趣。应该说,这是《岳阳楼史话》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感觉是:图文并茂,真实可信。在一部学术著作中,文字自有其优势,比如抽象性与深度感等。但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里,图像所传达的信息远比文字清晰,且更容易被接受。古已有之的“左图右史”与“图文并茂”,都是意识到图文二者互相补充的可能与必要,何林福对此也心领神会,独具匠心。《岳阳楼史话》着眼“文图并置”的阅读效果,努力追寻文字与图像互相阐释的有效途径。“史话”与“史”是有一定区别的,它在客观反映历史事实的同时,需要对一些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就为作者艺术地运用叙述语言提供了广阔空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历史著作同样也要讲究“文采”,鲁迅先生在评价司马迁的《史话》时曾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说明杰出的史学著作其文采往往也是首屈一指的。作者追慕史家前贤,在《岳阳楼史话》中追求语言表达的质朴、简洁、生动、含蓄之美,并借助形象的历史图片和画卷等形式艺术地再现岳阳楼演变史,较好地做到了文史交融,图文并茂,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增强了其真实性和可读性。比如,作者将宋、元、明、清、民国等历代《岳阳楼图》与文字相印证,并详加诠释,仿佛作了一次“历代岳阳楼图说”,使读者对历代岳阳楼有了形象逼真的了解。特别是对岳阳楼的平面布局,以及岳阳楼的建筑形制,采用地图和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图,使人一目了然,对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另外,还配有一些实物的照片。这些照片和图画不仅具有现实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还有长远的史料和文献价值。象《岳阳楼史话》这样写史的著作,不仅把复杂的问题和深奥的道理表述得眉清目秀,简明扼要,讲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新颖鲜活,富有生气,令人回味。如此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全在一种看似不经意的自然流露的语言中涵括,使全书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叙述语言有散文般的清新隽永,读起来浓淡相间,虚实有致,有无限的美感引领着读者的视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一部史学著作,虽然是陈述历史,却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较深的文化含蕴,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朴实又灵动,既阳刚又隽永的艺术风格,给史学著作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文风,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办书号|作家风采|影视制作|网上书店|资讯中心

扫一扫,手机访问我们!
扫一扫,手机访问我们

服务热线

0730-8613770

QQ:3038864518

QQ:854421338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码进入
手机网站